游客:  ( 登录注册忘记密码 ) 首页在线留言网上报名学院介绍招生信息留学生活师资力量专业设置教学科研学生习作其他语言
国际交流学术 走出去、请进来、海外国内互动
贵宾来访
    海外教育学院与国际上知名团体、组织的交流  
合作交流
    海外教育学院与国际上知名团体、组织的交流  
走出国门
    海外教育学院与国际上知名团体、组织的走出国门  
学术交流
    海外教育学院与知名团体、组织的学术交流  
2004-6-16
为我校与日本知名大学建立校际关系开通渠道
为我校与日本知名大学建立校际关系开通渠道


王虹
    厦门大学系中国教育部直属国立综合性知名大学,但是其影响力和知名度在日本却远远不够,甚至往往被误认为是香港或澳门的某所高等院校,这种状况不但严重影响了我校的对日招生,也对我校的研究与发展、对扩大我校的声誉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为扭转这种局面,我校必须与日本知名大学建立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

     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日本知名大学特别是国立大学在日本国民心目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国立大学师资力量雄厚、研究经费充足,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方面,支撑国家命脉的高精端研究和国家高层领导也多半毕业于这些大学。所以,我校与日本知名国立大学建立校际关系,对于他们了解我校、对于我校冲出亚洲走向世界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和现实的意义。

     今年4月19日我院派我前往日本参加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于4月23日至30日在日东京和大阪举办《留学中国教育展》。借此机会利用短暂的几天时间重点访问了东京大学和筑波大学等院校。

     东京大学始建于1878年,通过改组东京开成学校、合并东京医学校,成立法、理、文科三个系,于1879年获得日本文部省批准的学士学位授予权,之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日本一流的世界知名大学。东京大学校长(对方称总长)的职位,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相当于日本首相的级别。

     筑波大学的前身是东京教育大学,东京教育大学的前身是东京师范学校,始建于1873年,当时是日本独一无二的高等师范学校。1963年内阁会议决定在距东京70多公里处的茨城县筑波市建立研究学园都市,东京教育大学等36个日本高科机构牵址该地,从而改名为筑波大学,至今仍是培养日本大学师资、成功仿效欧美的一所开放式重点综合大学。

     4月正值日本新年度的开始,日本国立大学开始实施法人化,国立大学开始进行大规模的重组合并,改变以往由日本文部省直辖管理对大学限制过多的局面,使学习研究成果与产业需求挂钩,解决少子化造成的生源不足以及院校特色不突出、重点专业重复等种种问题。在如此新旧交替、体制变革的繁忙时期,能否给予接待我一个来自中国厦门大学的教师?

     众所周知日本知名国立大学往往把自我发展的目光投向欧美各国,交流意识也与我国不同,这使我国高校对日交流、特别是与国立知名大学的交流如履薄冰。以上两所大学能否愿意与我校交往?

     另外,无论是在日本的东京还是在大阪,提到厦门大学除了来过厦门旅游或对过去中国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之外,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名字,即便写出来,如果不发音叫“amoi”的话,也根本不会有人想象到那就是“厦门”。有些日本留学生就说:“人们都知道北京和上海,哪怕是不知名的大学,也知道地点。要说厦门大学,人们就会皱起眉头,所以在这里学习对我们不利。” 时间短暂,如何突出重点介绍厦门、介绍我校?

     再则,由于近几年福建人偷渡日本的事件和在日犯罪现象的增多,加之日本媒体的曝光,在日本形成了一种社会逆反效应,给日本人的心理投上了一层阴影,只要一提到偷渡和外国人犯罪,就会联想到福建人。如何改变他们的认识、转变福建和福建人在他们心目当中的形象,虽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也不是我此次走访的目的。但如何避免他们逆反心态的产生,使他们能够与我交谈并愿意就两校交流与我配合?

     在校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在日本东京不眠之夜的冥思苦索,深入浅出的辗转切磋,终于受到了对方学校的热情接待。

     通过对以上两校的重点访问和沟通,为我校与日本这两所知名大学日后的交流打通了渠道。冰融雪化,线路开通。但这仅仅还是一个开始,工作尚未结束。根据日本不愿跨人办事和循规蹈矩的特点,两校交流绝非纸上谈兵、旅游观光或单纯的互访,而是要求有实质性和成效的具体工作,要求从同一个突破点深入循序渐进地建立起牢固紧密的合作基础。今后首先要着力进行以下几项工作:

     1.立即给两校回函致谢,不失礼节保持联系。

     2.我校高层领导需发邀请函,明确表示希望与其交流交往的姿态。

     3.促成教员之间的个别交流,加强基础沟通。

     4.推动学院寻找对方对口院系,寻找相关研究课题,找到交流的切入点。

     5.开展同学科同专业的相关研究,或就同一个专题进行研究。

     6.共同举办或互邀参加各自举办的大小研讨会。

     7.互赠各自的研究成果文献和资料。

     上述7项内容,是今后我校与对方扩大交流的基本点,也是基础工作。在这一基础上,达到相互间的进一步沟通。通过双方在各个领域的不懈努力与合作,通过相互间的进一步了解和交流,进而实现两校的互派师生和互认学分以及2对2培养学生的最终愿望,达到我校成为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

     在此,特向校院领导和东京大学、筑波大学致以由衷的谢意!
(浏览:161/提供人:simdrv/来源:http://www.xmuoec.com/)
返回